就在2023年6月底,高通方面发布了一款新的5G SoC——骁龙4 Gen2。从命名上想必大家也能看出来,骁龙4 Gen2是一款高通面向入门级5G手机推出的最新移动平台。通常来说,这类SoC无论在制程、架构,还是性能水平上,往往都难有太多特别突出的亮点。
然而纵观骁龙4 Gen2,或者说目前整个高通骁龙移动平台的“非高端”5G SoC产品线会发现,它们当中其实很有一些值得说道的细节。
(资料图)
首先,同“Gen”不一定就是同一代的产品
2022年在高通方面发布骁龙4 Gen1时,许多朋友都将其与此前已亮相的骁龙8 Gen1、骁龙7 Gen1,以及骁龙6 Gen1相提并论,并认为它们是基于同一代架构衍生出的不同产品。
但实际上通过上面这张我们三易生活总结的表格大家就可以看到,无论从型号、架构、制程、GPU规格,乃至基带名称上,骁龙4 Gen1(SM4375)与其他三款SoC显然不属于“同一世代”。
同时纵观这四款SoC不难发现,定位较低的两款SoC并未使用ARM v9 CPU架构,而是很明显使用了更保守的主频和架构。这也充分反应出不同定位的产品以及不同消费群体对于手机,是“要极致性能”还是“要兼容性和省电”的思路差异。
虽然都叫“Gen1”,但其实并非同一技术代次
当然,这里面更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骁龙6 Gen1在GPU架构上要领先于骁龙7 Gen1。这也说明,高通并不“拘泥于”产品的定位,反而定位更低、但发布时间更晚的产品,在技术细节上使用更新的设计完全有可能。
其次比起“商品名”,产品型号有时候更准确
接下来,让我们聊回刚刚发布的骁龙4 Gen2。为了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这款新品,我们将它与过去三代的骁龙6系、4系SoC放在一起做了张表。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到的吗?从这张表格里,其实就能非常明显看出这些SoC“商品名”的误导性了。其中最典型的一点,就是骁龙4 Gen1实际上更像骁龙480的半代改进版本,而刚刚发布的骁龙4 Gen2,反而才拥有与骁龙6 Gen1相同的制程、相同的架构,以及明显更接近的基带规格。
正因如此,所以比起商品名,我们一向更建议大家有必要去了解SoC“真正的”产品型号(比如SM6450、SM4450)。因为这些才是芯片厂商真正在进行产品规划时所使用的名称,所以它们(比起商品名)会与SoC的技术规格存在更显著的相关性,也更不容易带来困惑。
当然,类似的情况并非只有高通才有,联发科的SoC在“商品名”数字上同样也颇为混乱。例如天玑900、天玑920、天玑1080、以及天玑7050,本质上其实都是基于同一个内部型号家族(MT6877),类似的情况还有天玑700、天玑810与天玑6020(均基于MT6833),天玑930与天玑7050,天玑1100与天玑8020,天玑1200、天玑1300与天玑8050等等。
如今对于入门级机来说,“真多摄”最终成了伪命题
除了“商品名”与“型号名”的不匹配,其实在第二张表格中还体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在骁龙6系还是骁龙4系的最新一代产品里,ISP规格实际上都有所退步、而非改进。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太寻常的现象,但其实它所反映出的行业现象又十分好理解。
看着好像是多摄,但其实多数是凑数
有看过我们此前对骁龙888、骁龙8 Gen1这些旗舰SoC影像设计解析内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所谓“三并发”ISP指的其实是ISP内部拥有三个可同时运行的计算模组。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同时驱动超广角-广角-长焦三枚摄像头,从而带来流畅、无卡顿、不黑屏的连续变焦体验,同时还能实现三枚镜头同时感光,并将画面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变焦画质的算法。
然而对于那些配备骁龙6 Gen1、骁龙4 Gen1的机型来说,它们有可能搭载三枚完整的、“不凑数”的后置变焦摄像头吗?很显然,无论从成本、还是从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来看,这都几乎绝无可能。换句话来说,高色深、三并发的ISP对于这个定位的SoC来说,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起到实际作用,反而只会增加成本、并带来额外的无谓耗电。
明白了这一点,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入门级5G SoC上ISP规格倒退的原因了。毕竟对于目标消费群体来说,比起“货真价实的旗舰影像体验”,Ta们可能会觉得手机的价格再低上一些才更实在。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天气小常识
暴雪防御指南
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