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受到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影响,汽车电子呈指数级上升态势,加上疫情下的短期需求刺激,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出现较大波动,汽车电子“缺芯”成为热点。不过,经过几年的上游扩产,叠加近期的汽车消费市场景气下滑因素,缺芯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很多芯片企业开始向车规方向转型,好处是中国本土芯片的质量一定会往上提,但我们还是要清醒地意识到:对于芯片厂商来说,缺芯只是一个短期机遇,关键是如何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具体到汽车赛道时,从去年开始,行业形成了一种共识,由于算法的不成熟,并没有给驾乘体验感带来很大的提升,所以L3、L4短期内的落地没那么快,难以产生正向的商业回报。所以大家才会看到,很多原先做L4的玩家,现在开始往下沉,推出L2/L2+级别的产品。
换句话说,当下任何一家芯片公司都必须抓住最主流的市场,让产品形成商业化量产,才有可能好好“活下去”,同时给客户带来真正接地气的体验。
爱芯元智汽车事业部总裁龚惠民表示:“这和爱芯元智‘普惠AI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正好不谋而合。”
据龚惠民介绍,爱芯元智瞄准的是汽车赛道的L2前视一体机、L2+高速NOA市场,当前主攻域控行泊一体和部分城区NOA,并不会去向上踏足TNT等。
有小伙伴可能要问,爱芯元智不是做边缘AI的吗?怎么又开始布局汽车赛道了呢?的确,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爱芯元智的产品可能就是AI-ISP智能视觉相关的芯片产品,但今年爱芯元智正式宣布进入车载市场也是事实。
对此,龚惠民表示:“虽然爱芯元智是今年宣布进入车载,但我们有很深的技术储备,之前我们的产品在智慧城市和消费端有很好的反馈,而这些应用场景和汽车赛道的需求是具有相似性的,比如基础技术都是感知和计算,所以我们可以很顺滑地过渡过去。”
“此外,爱芯元智的两大核心技术:爱芯智眸®AI-ISP、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这些具有竞争优势的自研IP,不仅可以帮助客户打造产品差异化优势,还能降低客户产品的系统性成本,比如用更具性价比的镜头和摄像头来实现同样的展示效果,用单芯片方案实现行泊一体功能等。”龚惠民补充道。
从产品落地的角度来看,爱芯元智型号为M55H的芯片去年就过了车规认证,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主要是在打造成熟的商业化落地方案。据悉,在爱芯元智宣布进入车载赛道时,M55H已经开始真正落地,并在两款车上实现量产,主要应用场景包括CMS电子外后视镜系统、DMS&OMS二合一系统和智能前视系统(1V)等。
除了这颗算力8T、主打高性价比方案的M55H外,另外一颗拥有60T算力的芯片M76H正在进行车规认证,预计明年年初完成认证,主要应用场景是全时6V行泊一体系统(6V)。根据龚惠民的描述,M76H在跑Transformer模型时的性能是友商同级别产品的数倍,并且支持跑BEV模型。
此外,龚惠民透露:“爱芯元智正在研发一颗算力超过100T的车载芯片,目标是覆盖部分城区市场,尤其是未来可能首先落地的通勤模式或者熟路模式,这颗芯片将在2025年开始有车型sop落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