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眼睛”长在后脑勺!它模样古怪却是全能型捕手

发布时间:2023-05-20 14:22:13 来源:动静新闻

撰文:冉景丞


【资料图】

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一说到猫头鹰,大家都会想到,白天躲在树洞中睡大觉,夜间悄无声息地在农田里抓老鼠吃的猛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猫头鹰都是夜间活动的,有一种个子很小的猫头鹰,被称为“鸺鹠”,也有人称为“小猫头鹰”,它们主要是在白天活动。

鸺鹠没有明显的面盘,也没有耳羽簇,体羽主要为褐色。头部和上下体均具有细的白色横斑,下腹和肛周具有宽阔的褐色皱纹。

鸺鹠是猫头鹰中最小的一类。贵州有两种:斑头鸺鹠和领鸺鹠。班头鸺鹠比领鸺鹠要大一些,体长达20-26厘米。颜色也有些差异,斑头鸺鹠的上体是棕栗色的,下体褐色,均有赭色斑,爪子黄绿色。而领鸺鹠上体褐色,具横斑,爪子为灰色。这两种鸺鹠不注意看还真不好区分。

斑头鸺鹠

鸺鹠的雌雄长相非常相似,不仅羽色差不多,连大小也差不多。如果不站在一起对比,就算具有丰富经验的人也难辨认出来谁是公谁是母。

鸺鹠一般单独活动,即使是在繁殖季节也是如此。它们选择在树洞或者天然岩洞中筑巢,筑巢、产卵、孵化的工作几乎都是雌性鸺鹠来完成,就连育雏的大部分工作也都是靠鸺鹠妈妈。育雏的食物也不像其他猫头鹰那样主要是老鼠,而是各种昆虫。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猫头鹰都在夜间活动,白天却躲起来睡大觉。但是,鸺鹠却一反常态在白天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猫头鹰最了不起的是它们的脖子,人的脖子只能向后转180度,而猫头鹰的脖子却可以转动270度。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颈椎有14节,有很大的转动空间,而人的颈椎只有7节。

都说猫头鹰是农民的好帮手,是捕鼠能手,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喜欢这家伙。许多人都认为它们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因为它们晚上的鸣叫声确实显得很凄厉,让人毛骨悚然,所以有了“鬼灯哥”的名字。还有些地方把它们称为“报丧鸟”,认为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或者看到了猫头鹰到房前屋后来活动,就会有人要死去。特别是晚上听到猫头鹰叫时,千万不能叫人的名字,更不能答应,一旦答应了,就会有血光之灾。其实这些都是误传,猫头鹰与死亡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然,也有人觉得猫头鹰很了不起,它们“飞行无声,疾如迅雷,击而必中”,被视为“战神”,这算是对猫头鹰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不过即使是“战神”,最好也要避而远之,因为它们身上会有大量的体外寄生虫。我有一次采集到一只鸺鹠来做标本,没等标本做好,硬生生地被那密集的寄生虫吓得不敢下手了。

关于鸺鹠,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鸺鹠是全能型捕手

鸺鹠非常善于飞行,能够在空中猎捕小鸟和大型昆虫,蝗虫、甲虫、蟋蟀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同时也吃鼠类、小鸟、蚯蚓、蛙等食物,可谓是全能型捕手。由于其处于农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也被称为“农林小卫士”。

“眼睛”长在后脑勺

鸺鹠很善于伪装,平时通过伪装成周围环境的颜色来保护自己。它们的后脑勺有眼睛一样的斑点,就是这个斑点让对手以为自己被识破了。

后脑勺长“眼睛”的鸺鹠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视网膜上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细胞来负责对外界感光。视杆细胞主要感受光的强度,对光亮极为敏感,但对辨别颜色不敏感,而视锥细胞对颜色很敏感。在光线暗淡的条件下,主要是视杆细胞在起作用。而绝大多数猫头鹰的感光细胞几乎全变成了视杆细胞,只有鸺鹠等少数几种猫头鹰还保持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鸺鹠一反常态在白天活动,特别是在光线较弱的晨昏,是它们看得最清楚的时候。因此,白天就能见到鸺鹠。

标签:

上一篇:天天百事通!“处级公务员”退休金有多少?40年工龄能有这个数,着实令人羡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