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雷达 > 正文

印尼首都雅加达即将“消失”?!

发布时间:2023-06-19 10:20:30 来源:凤凰卫视

印尼迁都计划

去年年初,印尼国会通过了迁都法案,为印尼已酝酿60年之久的迁都计划铺平了道路,新首都“努桑塔拉”预计将于2024年落成,以此解决东南亚最拥堵的城市——雅加达的沉疴痼疾。但迁都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资料图片)

迁都原因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印尼首都雅加达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经济在上升但城市在下沉,雅加达未来之路被烙上了大大的问号。

雅加达以及周边区域在内的都市圈俗称大雅加达,总人口超过 3000 万人,人口之重已经把这座大都市逼到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地步。

当然雅加达的天空并不总是愁云密布,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开幕式上,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别出心裁的亮相,用黑色幽默展现了这个国家乐观豁达的一面,堵车是印尼一大特色,就连总统也经常被堵在路上。2017年印度尼西亚建军 72 年庆祝活动时,总统佐科就被堵在半路上,最后只好步行3公里才抵达活动现场,印度尼西亚人自嘲精神虽令人叹服,但却难以改变雅加达城区糟糕的现状。不断下沉的建筑,无计划的城市扩张,污染严重的空气,以及全世界拥堵最严重的交通,这些都是雅加达多年来的顽疾。

而荷兰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1945 年印度尼西亚独立,雅加达也开始了无计划的扩张,荷兰殖民时期建造的旧排水系统早已不堪重负,而城市公共设施也更新缓慢,如今当地水利管理部门只能满足四成居民的用水需求,而其他居民只能自行抽取地下水维持日常生活,大量的地下水的抽取,无疑使地面沉降现象积重难返。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爪哇海的海平面不断上升,附近地区的天气也越发极端,更糟糕的是,这座城市的下沉速度也远超其他同类城市,每年约11月到次年的2月是雅加达的雨季,一雨成灾常有发生。据专家称,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北雅加达地区的95%将被海水淹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开始被迫寻找一个能够解决雅加达困境的长久之策。

新都计划

新首都位于雅加达东北方向东加里曼丹省,距离雅加达约2000公里,选择这里是因为它远离当前爪哇拥挤和污染的地区,不易发生自然灾害。目前,占地26万公顷的新都建设预计总共需要34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政府也聘请了国际公司帮助规划和建设,致力把新首都打造成一座低碳模式的“超级都市”,并为制药、卫生和科技领域提供支持,促进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以外地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但宏大的迁都构想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与批评。有观点质疑此举成本是否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优先事项,例如医疗保健和教育等。与此同时,新都所处在的婆罗洲雨林也有着对全球环境都至关重要的森林碳汇,更是红毛猩猩等极度濒危物种的家园。考虑到重新安置原住民人口的需求及安置活动对婆罗洲雨林的潜在破坏和影响,这些考量不可或缺。

迁都记

在近现代,印度尼西亚并不是第一个选择迁都的国家,巴西、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都有过改变首都的经历。而埃及目前也建设了一个巨大的新首都,以减轻人口过剩的开罗的负担。

2015年,埃及官方宣布了建设新首都的消息。行政中心要从古老开罗迁离,搬到一座在沙漠中的新都城。运用新科技、新智能、新理念,规划了融合古埃及、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新总统府、国会大厦,以及30个部门的办公大厦,兴建不少于20栋高楼,容纳超过500万人口。

其中,中央CBD区,是由中国建筑团队承建,被视作中埃合作的里程碑。

但埃及新行政首都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开罗越来越庞大的人口,整个大开罗区目前人口超过2000万,已经严重超过了适宜居住的警戒线800万人口。严重的拥堵,散乱的贫民窟和各类生活垃圾,将这个城市束缚得喘不过气。埃及希望新行政首都建成后,开罗能恢复宜居的历史文明面貌,重点发展旅游,休闲的地域属性。

同样作为拥有丰富历史积淀的印尼,或许面临的挑战更为现实、严峻,它能否实现迁都之梦也让人们拭目以待。而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它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文魅力?或许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信仰诉求都被浓缩于一座座传统房屋中,这些建筑根植于当地的自然与文化,凝结了几个世纪的审美与智慧。传统乡土建筑究竟如何与宗教建筑完美融合?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婆罗浮屠佛塔

位于印尼爪哇岛中部矗立的这座火山,它的海拔为2911米,被称作默拉皮火山,意为不灭之火,它是印度尼西亚活动性最强的火山,平均两三年喷发一次。公元1006年,默拉皮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了曾经辉煌的佛塔婆罗浮屠,经过了800年的沉寂,直到1814年才被广为人知。

婆罗浮屠大约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兴建,也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 、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在近千年的时光里,印尼佛教沉默着,处在停顿状态,就在这段时间里,中爪哇先后成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地,直到婆罗浮屠再次面世整修,印尼佛教也逐渐复苏。

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是佛教兴衰的见证者,它也被称为山丘上的佛塔,是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遗物而建成的,整个建筑拥有504尊佛像,2672块浮雕诉说的是佛本生的故事。

“牛角”清真寺

在这个信仰多宗教的国家里,目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的教徒人数在世界上居首位。早在8世纪就有阿拉伯穆斯林商人进入印尼的证据,然而直到13世纪末伊斯兰教才开始传播。它对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以至风俗习惯,都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这座西苏门答腊大清真寺,就是由伊斯兰文化与当地传统建筑融合的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

这座清真寺没有采用常见的圆顶形屋顶,而是采用了很多当地传统建筑的样式,以一个曲线上扬的尖锐形屋顶构成,是对米南加保乡土民居传统屋顶的现代诠释。

“牛角”皇宫

帕加鲁永皇宫就是米南加保建筑的最好典范。它采用传统米南加保牛角屋建筑风格建造,而又具有许多非典型元素。

其中,整座雄伟的宫殿除了没有使用任何钉子之外,色彩丰富又错综复杂的雕刻也让人们仿佛还可以感受到统治者坐在中心宫殿时的庄严。而米南加保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牛角屋顶”背后也流传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松巴岛的传统房屋

“高帽子”草房

松巴岛,一个原始而神秘的岛屿,与巴厘岛仅隔1小时飞行距离,但两地的社会形态和人文环境却好似相隔几个世纪。在现代,松巴人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化。

这些痕迹可以在数百年前的许多传统村庄中找到,其中拉滕加洛村就有着大量的古老墓碑和松巴部落传统房屋,像是被隔离在尘世外的另一个未曾窥见的世界。

塔纳托拉查的传统房屋

400多岁仍活着的博物馆

克特克苏村作为印尼典型古朴传统村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过去的400年中完全没有改变。它就像是一个活着的博物馆,在那里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古代托拉查人的文化和传统。

村子对死亡的着迷可能是最为人所知的,从奢华的葬礼、悬挂的坟墓和装饰性的墓地可见一斑。据说克特克苏村在整个托拉查地区都拥有保存最完好的巨石文化和庆祝死亡的传统。

与此同时,克特克苏村的居民还有着高超的手工艺,他们在竹子和石头等独特的装饰物上雕刻出抽象的几何图案,随性而成,美得不可方物。而克特克苏村也被誉为生产世界一流的雕刻、绘画和雕塑手工艺品的地区,他们的手工艺术,也反映在传统建筑上。

印度尼西亚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之一的它,在历史的积淀下,为发展经济会有什么新的举措,为实现“有机生长”又会碰到什么新的难题?敬请收看本期《筑梦天下》!

本期嘉宾

天气小常识

标签:

上一篇:财政部:前5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893亿元,同比下降20%_实时
下一篇:最后一页